三月初三春正好,千年民俗常传扬,壮乡文化展风华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,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,我校于3月25日下午举行“潮起三月三 青春壮韵浓”2025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“广西三月三”民族文化体验系列活动,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,强化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、第二党支部教师参加活动。

活动开幕式上,学校党委书记李高岩发表致辞。他强调,本次活动将民族文化基因融入青春创意,让传统技艺在校园里焕发新生,可谓是文化传承“守正创新”的生动实践。李书记向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:一是强化思想引领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;二是拥护民族团结,重视壮族传统文化传承;三是丰富活动内涵,创新活力机制,推进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。

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、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兰晓黎在活动中指出,要高度重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浸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,依托学科优势打造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,拓展实践育人新空间。活动现场,何俊、莫菊清、陈晓雪、王幽含、钟雨晴等党员教师带领同学们参加山歌对唱、民族服饰展示、特色壮乡美食制作、抛绣球等特色项目,多维度阐释“广西三月三”壮族文化符号,引导青年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文化认同,在互动中深化民族团结。


本次活动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,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,通过可感可知的文化载体,把“中华民族一家亲”的种子深植师生心中。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、第二党支部将持续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、思想引领主阵地作用,以校园活动为载体,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“大思政课”,引导青年学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青春力量。